2023-05-09 来源:搜狐网 作者:陈奇
“作为生态渔业养殖科研人员,我将绿色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工作中,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回馈自然,帮助农民。”郑冰清和团队率先在养殖基地使用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自主研发水产ERP系统;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通过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使鲥鱼的养殖规模扩大了一倍。目前,公司的养殖基地里养殖了河豚、鲥鱼、淡水大黄鱼等鱼类,养殖环节实现了90%的自动化,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郑冰清负责的养殖水体超过25万立方米,养殖年产量达到15万公斤,公司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鲥鱼绿色养殖基地之一。
常年摸爬在鲥鱼养殖温棚,每天郑冰清的衣服鞋子不知要干湿多少回,笔记本记了满满几大本。在她的努力下,基地鲥鱼养殖技术与品质更上一层楼,每年商品鲥鱼供不应求,每亩效益超10万元,成为国内高效渔业的典范,“冰清”牌鲥鱼两次获得国家农博会金奖,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她加入公司后,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我们的效益增加了很多。”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外聘专家张呈祥说。
“今后,我们团队将致力于优良鲥鱼品种的选育,并把引进与繁育和长江鲥鱼同种的鲥鱼作为奋斗目标,为长江鲥鱼重现长江而努力。”郑冰清说。
在实现自家企业良好运营的基础上,郑冰清进一步扩大技术推广,帮助广大农户以及小型农业企业,实现养殖业的全面升级。面对前来取经的人,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耐心讲解;农户想开展鲥鱼养殖,她帮他们实地测量、设计养殖池;养殖户资金周转不开,她及时予以支持;商品鱼销路不佳,她主动帮忙联系经销商……在她的帮助下,当地养殖户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如今,鲥鱼养殖业已成为江阴及周边地区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特种养殖业。
郑冰清还通过网络直播,一边向大众科普长江珍稀鱼类的知识,呼吁人们关注长江濒危鱼类,一边无偿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我想在保护长江野生鱼类资源的同时,带动身边的养殖户积极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郑冰清说,“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水产养殖研究,用自己创新的思路和理念,带着乡亲们共同富裕。”
昨日,“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书写“趣龙岗 有意思”。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四月的鹏城,木棉开得正艳。4月4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北方的浑厚墨......
查看详情 >4月5日,“乡贤名医报桑梓,学术襄助兴医坛”——第十一届在沪泉籍医疗专家返乡义诊及“名医名院长大讲坛”活动,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温情启幕。此次跨越沪闽的医疗公益行动,不仅为家乡人民送来了春日的健康之礼,更搭建起沪晋医疗合作的“连......
查看详情 >事迹亮点心舞飞扬 传递大爱三百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