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7 来源:荆楚网 作者:徐璇
古堰悠悠今犹在,不见当年修渠人。在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境内,保留着两处古代水利遗址。千百年来,先辈们筑堰引水灌田、防洪抗旱,留下了战天斗地、造福后人的历史印迹。
崇阳位于崇山峻岭之间,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河港51条,长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陆水河在境内全长67公里。崇阳塘堰众多,1950年全县有塘堰近1万处,其中堰有1000余座,1985年仍有901座,有“百堰之乡”美称。
4月17日,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正式公布《2023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经专家评审和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团研究批准,湖北崇阳白霓古堰等四项工程入选2023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
走进白霓古堰展览馆,古堰的“前世今生”逐渐浮现在人们眼前,展馆不仅详尽介绍了古堰的科技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还从管理与保护上详细揭秘了千年古堰何以沿用至今。
崇阳县白霓镇党委书记谭其军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每两年镇政府会牵头组织沿线村具体负责在汛期前清理泄洪排沙底孔、更换闸门,并在每年春耕前清修渠道。历经多次修葺,白霓古堰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多方面功能,实现了工程可持续利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更好保护古堰,白霓镇政府还成立了白霓古堰灌溉工程管理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明确河库长和堰长,对古堰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昨日,“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书写“趣龙岗 有意思”。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四月的鹏城,木棉开得正艳。4月4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北方的浑厚墨......
查看详情 >4月5日,“乡贤名医报桑梓,学术襄助兴医坛”——第十一届在沪泉籍医疗专家返乡义诊及“名医名院长大讲坛”活动,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温情启幕。此次跨越沪闽的医疗公益行动,不仅为家乡人民送来了春日的健康之礼,更搭建起沪晋医疗合作的“连......
查看详情 >事迹亮点心舞飞扬 传递大爱三百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