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2 来源: 作者:超级管理员
近年来,饶峰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擦亮饶峰乡贤名片,有效发挥乡贤在产业帮带、反哺桑梓、社会治理上的积极作用,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的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
乡贤帮带,产业“有声有色”。“一子落,满盘活”,饶峰镇把“乡贤+产业发展”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积极招纳、吸引本土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对接在外乡贤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提供招商信息,引导优质项目在饶峰落地。 重点解决乡贤回乡障碍,建立“能人”回流制度和平台,用诚意打动“能人”回乡,用政策扶持“能人”领航。近年来,饶峰镇紧抓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有利机遇,开始进军乡村旅游领域,依托独具特色的饶峰雄关、张飞滚鼓、杨家大院、汉王遗址等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吸引乡贤杨卫东回乡开发家乡胜利村农旅融合项目。自饶峰驿站景区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带来300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益,企业和农户直接收益12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行业增收2000万元以上。旅游村的建成,不仅使胜利村22户贫困户在2020年顺利脱贫,还促使整村在全县率先脱贫,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200余人创业增收,蹚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声有色”,为当地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有利地增强和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反哺桑梓,公益“有形有效”。“饶峰镇文化底蕴深厚,饶峰人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道德风尚已经植入血液中。”饶峰镇党委书记何霞说道。 一缕深深的文化乡愁,一种浓浓的血脉亲情,使越来越多的乡贤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饶峰镇建立常态化乡贤联系渠道,广泛收集乡贤的各类意见建议,通过凝聚乡贤的力量,鼓励乡贤参与公益事业。2021年蒲溪村乡贤蒋啟钰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防汛物资;2021年重阳节胜利村乡贤杨卫东将村里60岁以上老人都接到饶峰驿站过节,并定期走访孤寡老人,积极探索“乡贤+农村养老”模式;2022年新华村乡贤徐冬冬为村集体经济捐赠价值5000元的肥料;乡村振兴一日捐活动中乡贤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达10万余元。 社会治理,文明“有章有法”。充分发挥乡贤客观公正、在乡村威望高优势,通过引导乡贤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网格管理等工作的方式,探索“乡贤+社会治理”模式,使乡风文明“有章有法”。鼓励乡贤参政议政,部分热心乡村公共治理的乡贤通过推荐选举进入了村支“两委”“两代表一委员”、村民小组长。建立了乡贤共商共议工作制度,通过乡贤座谈会、院坝会,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疫情防控、“321”基层治理、反电信诈骗、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话题,积极参与各村发展并建言献策。鼓励乡贤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稳定器和减压阀作用,挖掘、提炼、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精神,发挥乡贤正能量,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使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等风尚在饶峰镇蔚然成风。
昨日,“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书写“趣龙岗 有意思”。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四月的鹏城,木棉开得正艳。4月4日,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北方的浑厚墨......
查看详情 >4月5日,“乡贤名医报桑梓,学术襄助兴医坛”——第十一届在沪泉籍医疗专家返乡义诊及“名医名院长大讲坛”活动,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温情启幕。此次跨越沪闽的医疗公益行动,不仅为家乡人民送来了春日的健康之礼,更搭建起沪晋医疗合作的“连......
查看详情 >事迹亮点心舞飞扬 传递大爱三百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