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

Web3.0、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2022-07-06  来源:  作者:许卫国

我一直在思考,乡村振兴或许是Web3.0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推动国家共同富裕战略落地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才能民族复兴,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当14亿中国人达成共同富裕的时候,中国将成为全球压倒性优势的消费市场,内循环带来的增量市场足以弥补对外贸易的波动,这是中西方博弈的最强策略。

可以预见的是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助于城乡资源的有效融合、平衡,让城市的人才可以为地方做贡献,让地方的产品更好的进入的城市,形成以县域经济为特色的新格局,逐步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这个布局可以说极具前瞻性。但怎么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实际上,过去5年国家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实际效果看并不乐观。究其根本原因是,乡村振兴不是花钱能解决的,而要从其根本人才振兴入手。如果没有人,既没有市场也没有从业者,没有领头羊很难把产业做好。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把一个县当成一个公司,其掌握的资源,包括人口数量、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政策资源等都要好于一般的企业,但大多数县的营业收入(GDP)平均水平并不高,这显然是公司团队出了问题。当然,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这里只是个比方,是希望大家明白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乡村振兴是web3.0的最好的一个应用场景?我们已经知道,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要素,若有合适的机制让人才支持乡村振兴才能最终实现目标。但我们都知道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都到城市中去了,而且让这些人才回乡置业、创业目前并不合适,因为没有产业基础,无法容纳他们、无法给他们更好的利益回报,但是这不表示这些人不想为家乡做贡献。况且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活质量并不一定比小城市好,有一大部分人都有回报家乡,或者回老家生活的想法(此前逃离北上广就是佐证)。只是当他们回去之后才发现,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工作、收入、教育、医疗等。所以,乡贤能否不回乡就可以参与到乡村振兴并且分享其利益?显然,基于WEB3.0的模式和信息技术搭建一张跨时空的人才网路(乡贤网把这个解决方案称之为乡贤网路),让这些人才可以不用回家即可为家乡做贡献(或者说回家之后仍然做城市的工作,并且享受高收入水平),并且能参与到乡村振兴果实的分享,这或许是解决人才的有效手段。

这里已经凸显出了WEB3.0的两大特点,去中心化和分享。Web3.0是针对Web1.0和Web2.0而言的,代表了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Web1.0其实就是第一代互联网,用户浏览数字内容,只能读不能写,也没有办法参与内容创造。Web2.0即交互式互联网,其主要应用就是社交网络和电商。Web2.0允许人们自由地创造各种内容。但是,人们在创造这些内容以及对这些内容进行操作时,必须依赖某个平台或媒介,平台虽然只提供了一个渠道,但是所有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都归平台所有,而这些内容的实际创造者却无法享受相关权益。2014年,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以及波尔卡圆点的创建者加文·伍德,第一次公开提出了Web3.0的概念。“Web3.0最特别的就是,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属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与他人签订协议进行分配。

从这里可以看出,web3.0两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去中心化,要拥有价值分配的权利,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WEB3.0是一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概念,但我们把它放到线下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我们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未来,不管是在乡村振兴领域还是智能制造或则其他领域,人人参与人人分享是必然趋势,纯粹的雇佣关系将不再存在,而这个过程恰恰能帮助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讲的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发钱提高收入,而是创造更好的产业环境,让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有机会并且有权利参与价值分享,而Web3.0正好从技术和模式上支撑了我们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web3.0是手段,乡村振兴是过程,共同富裕是结果。而乡村振兴落地的路径非常多,web3.0是其中一种,但我们可以从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找到其核心魅力,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去做我们的乡村振兴一定会事半功倍。


推荐阅读